2018年美国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一位前情报官员掷地有声地说:中国只要在高空引爆一枚特制的武器,就可能让整个美国“瞬间黑屏”。
这一说法不但让国会议员坐不住了,还要求白宫立即施压中国,叫停相关研发,可事情真有他说的那么严重吗?这场被炒作成“国家生死存亡”的技术战争,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事实,多少焦虑,又有几分虚张声势?
不伤人却能让一国“瘫痪”所谓EMP,中文名称电磁脉冲武器,简单说就是一种靠电磁波来“掀桌子”的武器,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炸弹,不靠火药,不靠子弹,靠的是一股强烈的电磁冲击,把电子设备一瞬间搞瘫看,不炸房子,不炸人命,只炸“电”。
技术上分两种:一种是核EMP,得用核弹引爆在高空,效应范围能覆盖上千公里;另一种是非核EMP,比如高功率微波武器,打击半径小得多,但精准度高,适合战场定点打击,听起来像高科技大片里的武器,实际上这种技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美苏玩过。
1963年美国在约翰斯顿岛上空搞了一次核试验,结果没想到电磁冲击波直接把几千公里外的夏威夷电网给烧了。那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核弹还能这么用,从那以后EMP就成了各国军火库里的“秘密武器”。
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首次用EMP弹头瘫痪了伊拉克的防空雷达,2003年巴格达的大面积断电,也有这玩意儿的“功劳”。所以,这不是科幻,而是真实存在的技术。
但也得说一句,这种炸弹再神,也不是万能的。它烧的是电路,不是人脑。一旦目标系统做了电磁防护,比如加装屏蔽层或使用抗EMP芯片,那EMP就像“泼不进的水”,威力就大打折扣。
中国武器真能“一口气干瘫美国”?这次美国专家之所以喊得这么高调,是因为中国在EMP领域的确有了些新动向,2011年中国首次公开展示了一种实用化EMP装置,2021年又有媒体披露中国用一台高功率微波武器,在1500米高空精准击落了一架无人机,也正是这次试验,让美国的安全部门神经绷紧。
但真相是,中国的EMP武器主要还是以“非核”为主,打的是“短程小目标”,强调的是防御而非进攻。研发目的更偏向保护电网、军用通信等关键系统,而不是搞什么“灭国级攻击”。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目前的EMP作战半径在百米到公里级,想要覆盖整个美国,别说技术不够,连发射平台都没法装得下,一位美方专家甚至坦言:“所谓‘90%美国人会死于中国EMP攻击’,连基本实证都没有,是典型的危言耸听。”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将EMP用于主动攻击。相反,中国多次在官方文件中强调:相关技术用于国土防护,尤其是针对现代战争中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说到底这是一种“盾牌”而非“长矛”。
美国焦虑的,不只是炸弹,还有霸权地位从技术到态度,中国这边确实没有把EMP当成“王牌武器”对外威胁,可美国为什么还是反应这么大?归根结底,是心里有点慌。
美国自己就是EMP老玩家,早在1962年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几十年来不断升级,2012年美国空军CHAMP项目公开试射“电磁导弹”,一枚导弹连续击中7个目标,精准毁掉敌方电子系统,自己却不伤人。这可是标准的“未来战争范本”。
可问题是美国也知道自己最怕什么,美国的电网系统老旧,信息化程度极高,几乎所有社会运行都离不开电子设备,也就是说一旦真有EMP袭击,美国反而可能是最脆弱的国家之一。
于是舆论就成了工具,一边渲染中国威胁,一边推动对华技术封锁,在EMP之外,芯片、AI、5G这些领域,美国的套路如出一辙,更有意思的是,像俄罗斯、瑞典这些国家也在研究EMP,但美国偏偏只盯着中国讲故事,说到底还是把技术竞争当成了地缘政治的棋子。
不过这种“吓自己”的操作也不是没有代价,一方面美国民众对技术恐慌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末日准备”小组囤积电池和旧收音机的现象;另一方面过度炒作反而让国际社会质疑美国是否在为自己扩张找借口。
技术的尽头,不该是恐慌,而是规则EMP听起来吓人,但真要成气候,还有不少路要走,比如说怎样解决轻量化问题?现在的大功率EMP设备往往又大又热,冷却系统比武器本身还要复杂,根本装不进战术平台,再比如敌我识别,一发电磁波打出去,谁的电子设备会瘫掉,有时候连自己人都说不准。
正因如此,国际上也在讨论:是否有必要为EMP武器制定一个“使用公约”?毕竟,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失控。像电磁屏蔽、关键设施加固这些防护技术,应该成为各国军备对话的一部分,而不是各玩各的。
中美之间的差异其实很明显,美国更倾向于把EMP当成“战略进攻工具”,强调先发制人、精准打击;中国则强调“防御为主”,强调在信息战中保护本土运行系统,两种态度反映的其实是各自的地缘安全逻辑。
问题在于美国现在打的算盘,是把所有技术竞争归结为“安全威胁”,这不仅压缩了技术本身的中立性,也让全球安全对话越来越难以进行,你研发是“防御性”,我说你“有可能进攻”;你说自己“没能力”,我说你“在藏实力”,这种零和博弈,最终只会把人类科技拉进一个“互相猜忌”的死循环里。
结语EMP不是科幻,不是口号,也不是美国议员嘴里“灭国神器”。它是现实存在的技术,但远未达到“瞬间摧毁美国”的程度,中国强调防御,美国焦虑进攻,其实说到底,是一场技术背后的战略博弈。
真正值得担心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对技术的误读、滥用与操弄,当安全焦虑变成了政治武器,科学就容易被恐慌绑架,要想避免“黑屏世界”的未来,靠的不是冷战思维,而是规则、对话和理性。电磁脉冲再强,也不该成为国际关系的导火索。
参考资料:
电磁脉冲武器威力如何?怎么研制出来的?
2021-11-02 光明网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